合作伙伴

Partner Partner

版权所有:山东华信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0022710号-1
关于华信 | 公司动态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
中石化和中石油迎战中东低价树脂

中石化和中石油迎战中东低价树脂

分类:
行业新闻
作者:
山东华信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
www.sdhxsj.com
发布时间:
2010/06/17 10:42
浏览量
评论:

即便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塑料市场上占据领先,中国的两大国有石化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仍对中东即将大量流出的更低成本的树脂心存担忧。

中石化和中石油在中国石化行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内有90%的聚乙烯产能和75%的聚丙烯产能来自这两家公司。

但考虑到比国内树脂便宜40%的中东树脂即将大量涌入中国,中石化和中石油不得不提起精神,小心提防,实施战略升级应对挑战。

位于北京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主任余皎说:“中东树脂产品带来的显著影响将从2010年开始在中国显现出来,特别是在聚乙烯上。[中东生产商]将会展开猛烈攻势打开中国市场,2010年的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

余皎和其他分析家出席了6月9日-11日在北京召开的Flexpo2010会议并发表讲话。本次会议由休斯顿的美国化学市场资源协会(CMR)和位于北京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联合举办。

分析家们普遍认为,中东企业凭借成本极低的原料,在价格上将占据很大的优势。

余皎引用位于休斯顿的咨询公司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的分析资料举例说,假设中国的PE成本约为每吨1120美元,中东产PE即使算上运输费用和进口税,仍能以每吨640-720美元在中国销售。

中石油估算的数字也与之类似。中石油的高级工程师王正元说,举个例子,假设中国产高密度PE以每吨800美元在国内销售,中东产PE的售价仅为每吨300-400美元。他说,中东的原料价格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40%。

王正元说:“我们在开发乙烯材料时,总要小心翼翼地计算原料成本。而在原料价格极低的中东完全不必这么做对他们来说原料根本不是问题。”

中石化和中石油都认为有必要对产品供应升级换代。王正元说,中石油准备把产品重心从商品类产品转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汽车和家电领域所用的管道、电线电缆、双向拉伸PP薄膜和抗冲改性PP。

他说,中东产品的价格优势在PP上不是太明显。

他说:“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在高端产品上实现更大的发展。我们在成本上无法与中东生产商相抗衡。”

不过,在会上发言的一位中国的行业分析家认为,技术的滞后和中国聚烯烃加工装置较小的规模可能对上述的提升举措形成阻碍。

会议主办方CNCIC的咨询部主任方魏说,中国的聚烯烃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一流技术。

方魏以日本为例说道,日本可生产超过3200种级别的PE,而中国只能生产约100种。

他还说,中国聚烯烃工厂的加工装置产能也小得多,通常约能加工100万吨,远低于国外工厂的约300万吨,而且国内工厂的能耗也大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性能较高的高价聚烯烃领域往往被国外公司垄断。

位于北京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CPCIA)副秘书长孙伟善说,比如在PP市场上,供给洗衣机和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应用的许多专用材料都从国外进口。

根据CPCIA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PE市场上的进口品约占48%,PP进口品占33%,即便中国国内产量有望大幅提升,预计进口品仍将继续在国内消费中占据很大比例。

虽然面临着中东发起的激烈竞争,但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分析家们都表示,不断发展的中国国内市场仍蕴藏着诸多机遇。

方魏说,中国企业在物流和市场响应上占据优势,能更密切地与本地公司展开合作。他还建议说,中国树脂企业可进一步寻求与国外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的机会。

他认为,中石油的制胜关键不是与中东同行大打价格战。

或许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以出口为基础的,也一度是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但这一模式并不适用于树脂产业。他说,相反地,中国树脂企业有必要在区域市场上建立起强势的竞争地位。

方魏说:“我们还不具备与中东相抗衡的条件,但我们完全可以超越其他的国家及企业。”

新闻搜索

搜索

留言列表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网站留言